感谢塾的鞭策,我实现了“专升硕”
2013-02-22

考取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文化研究科留学生——熊芳

人物简介:熊芳,出身江西。2008年考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日语系。2011年7月毕业后,经北京语言大学出国部,2012年4月留学日本。7月参加名校志向塾专升硕人类社会学课程。2013年2月考入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文化研究科。

 

 

  和很多漂亮的女孩子一样,熊芳对时尚非常感兴趣,在国内经常翻看日本的时尚杂志。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日语,虽发挥失常,进入一所专科学校,但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日语专业,也给了她些许安慰。大学毕业后,她只身北上,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出国部,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日本留学。谈到为何要执着于留学,熊芳有她自己的见解:“我是专科毕业,在国内找不到特别理想的工作,而且日语也只是二级左右的水平,如果出国历练一下,也算镀一层金,将来回国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职位。”在北京学习半年后,2012年4月,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熊芳来到日本。

 

谁说“专升硕”不可能

 

  熊芳就读于一家语言学校。与很多高中毕业便留学日本的同学不同,她抱着要读大学院的目标在这边奋斗。当她向语言学校的老师表达这一想法时,老师告诉她,“在日本考大学院没有毕业论文怎么行,而且根据你的日语水平,必须在这里学习两年才行。如果读大学或者专门学校倒是有很大希望。” 虽然深知追梦路途不会一帆风顺,熊芳不免失落到极点。然而,她并没有放弃梦想,心想,“即便不能考大学院,我也要好好把语言关过了!”

  2012年7月在东京工业大学参加N2考试时,熊芳接到了改变人生轨迹的一张传单-名校志向塾宣传单。宣传单上写着,国内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日本大学院,塾里有“专升硕”辅导课程。熊芳欣喜若狂,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名校志向塾。

  “当时接待我的是冯老师和王红老师,他们根据我的情况,为我量身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当天我就报名参加了社会文化学课程。我的日语不太好,这一点是我最担心的,不过王红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打起精神,告诉我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名校志向塾的“专升硕”社会文化学课程,主要涉及地理、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对这些毫无基础的熊芳也沉住气,从零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升学考试了。

  此后,熊芳的生活便是以往来于语言学校和名校志向塾为主,谈及语言学校和塾的区别,熊芳说:“在语言学校主要是学日语,但节奏慢,以自学为主,对大学院升学没有指导。但塾的课程排得很紧,很大程度上督促我不断学习。而且塾的老师认真负责,我本身比较懒散,没少被王红老师批评。”

  “塾给我最大的帮助是信息方面。就在我将要放弃考大学院时,遇到了塾,塾的老师根据我的情况为我挑选了几所大学。而那时我连‘出愿’是什么都不太清楚,更别提如何出愿了。王红老师告诉我,应该从国内准备什么资料,如何填报志愿书。在塾学到的知识不仅帮助考学,而且也更加拓展了我的知识面。这些知识都会跟随我一辈子。”

 

面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的入学考试分笔试和面试,而笔试分两部分-日语和专业课。都是五选二的论述题。而塾的课程包含了小论文指导:从内容、格式以及答题方向上给学生一个方式。熊芳报考的文化研究科专业课笔试题中,有一道问题是,如何对待一些消失的传统或者变形的传统。熊芳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是: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说,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这是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但现在环境问题岌岌可危,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我们可以延续放鞭炮的传统,但在形式上可以改良一下,很多机构已经研发出‘塑料环保鞭炮’,声音和形状与鞭炮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的破坏,这个就要大力推广。这也是对中国的一大传统的改良。现在中国的PM2.5问题已经被世界瞩目,不仅在传统上,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习惯是对环境有危害的,这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一道文化论述题涉及到日本社会关注的中国环境问题,相信这也给她合格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加上了优美的一笔。

面试-塾的老师帮助下“转危为安”

  报考大东文化大学也是几经波折,在出愿后发现她写的研究计划书与第一志愿的教授研究方向并不一致,而此时她收到了大东文化大学另一位教授的“邀请函”,这位教授表示对她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熊芳立刻跑到塾。

  “那天我来到塾时,已经很晚了。刚好陈芨老师在,我说明这一情况后陈芨老师连夜为我准备了面试稿。陈老师猜到面试时教授一定会问到为什么会突然改变研究志向。其实这一问题非常难回答,两位教授都在场,回答得不好的话,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但这并没有难倒陈老师,他教我一种很委婉的回答方式。陈老师压题很准,面试时教授们的问题基本都猜到了。”

  面试时一位教授的提问,也让熊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男女比例失调,从长远来看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让熊芳陷入深深的思考。她表示这也是她大学院学习阶段的一个研究课题。毕业后熊芳表示要回国发展,“我的研究课题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也希望能够回到祖国的发展进献绵薄之力。”

  2月20日是大东文化大学的发榜日,看到自己考号后便第一时间联系了塾的老师,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问及她对后辈的建议时,她说:“一定要按塾的老师的步骤走,不要好高骛远。我不太听话,王红老师对我就是‘恨铁不成钢’,所以好好听塾里老师的话,不要缺课,一旦缺课必须找时间补上。还有就是要把日语学好。语言关一过,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宽敞了。”

在日本朋友家欢度新年

  性格爽朗的熊芳,在国内便结识了几位日本朋友。日本人比较注重礼仪,那几位年龄与她相仿的日本女孩也不例外,第一次见面时,她们显得那么拘谨羞涩。熊芳起初认为,这就是普遍的日本人。然而几杯啤酒下肚后,她们也便“原形毕露”,熊芳说:“只要真心相待,交友完全没有国界”。在国内,每逢佳节,热情好客的熊芳都会邀请日本朋友去她家里欢聚。今年是熊芳第一次在日本过年,她的朋友也一直惦念着她,于是新年之际便邀请她到名古屋。

  “那几天生活在日本人家庭里,更加喜欢日本文化了。父亲在家的地位很高,但能从小的细节感受到对妻子的关爱。母亲是贤内助,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悉心照料家人得起居,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并不那么拘谨,像朋友一样。在日本人家里过年,还收到了压岁钱。这一经历也让我更了解日本,更喜欢日本。”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衣带水,近来两国关系紧张,但在熊芳看来这并没有阻碍她的“民间交流”,反而通过这样的经历更加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